强监管持续到今年已有6个年头。监管的目的就是要最大程度杜绝案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减少银行业的风险,保障存款人和投资者的利益,促进银行业合规经营。今年监管的重点方向之一依然是严防重点领域金融违法犯罪,坚持内部管控、行业自律与外部监管三管齐下。 本课程将围绕监管要求,以案例分析的形式进行讲授,一方面旨在全面树立员工的合规风险意识,在银行上下积极营造合规风险文化,培养员工良好的职业操守;另一方面,针对银行在各业务领域发生的案件以身边的案例进行说法,深层次剖析案件的风险成因,提出风险管控策略与方法,使合规风险管理理念渗透于每个业务领域和业务环节。案件防范只有做到思想到位、制度到位、监督到位、创新到位,才能真正夯实管理基础,提高内部管理水平,从而实现安全运营,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提高员工的合规风险意识 ●领悟最新监管政策要求,避免遭受监管处罚 ●摒弃案件主要是指大案要案,操作上的一些小问题小违规不是案件的错误思想 ●培养员工的敬业精神与进取精神 ●如何做好风险排查,掌握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动态 ●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素养及工作责任心 ●规范员工的职业行为,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掌握建立案件防控的长效机制
第一讲:监管政策及监管要求 一、解读《银行保险机构涉刑案件管理办法》(银保监发〔2020〕20号) 1.案件定义、分类及信息报送 2.案件风险事件定义及信息报送 3.哪些案件属于重大案件 4.案件处置 5.案件调查 6.内部问责 7.行政处罚 二、2022年案件防范监管要求 1.严防信贷业务领域违法犯罪行为 ——聚焦受理与调查、抵质押物评估与核保、风险评价与审批、合同签订与贷款发放、支付与贷后管理等各个环节,建立健全贷款各操作环节的考核问责机制。 2.严防同业业务领域违法犯罪行为 ——严格落实同业账户开户、资金划付、印章及凭证保管等关键环节风险管控,防范外部欺诈。 3.严防资产处置领域违法犯罪行为 ——加强不良资产管理,以尽职追索与合理估值为切入点,规范处置操作,严格处置损失授权管理。着重防范对转让债权作出隐性回购或兜底承诺、发放贷款承接已转让不良资产、协助借款人向他人违规拆借资金归还本机构贷款等行为。 4.严防资产管理业务领域违法犯罪行为 ——加强对营销人员的监督管理,防范超授权违规开展理财业务、修改理财产品说明书、承诺回报、掩饰风险、误导客户等行为。 5.严防现金管理领域违法犯罪行为 ——加强现金调拨、出入库、交接、自动柜员机清机加钞、对账、查库等环节和管库、记账、清分、调拨等岗位管理,对库门、尾箱、自助设备等钥匙密码管理和库存限额管理制度执行和内控管理情况加大检查力度,切实落实双人管理、岗位分离、权限控制、监督检查等制度要求。 6.严防洗钱和恐怖融资相关违法犯罪行为 ——加强日常管理与监测,将从业人员行为监测纳入反洗钱监测系统。强化高风险领域管控措施,防范从业人员利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从事或协助不法分子从事洗钱等犯罪活动。 三、监管目的——促使银行回归本源,服务实体,防范风险作为总目标 1.弘扬“三铁”,打造铁的信用、铁的制度、铁的纪律 2.履行“三责”,做到守土有责、履职负责、失职问责 3.坚守“三线”,不越监管底线、不踩规章红线、不碰违法违规高压线 案例分析:10亿虚假担保案带来的案件反思 案例分析:剖析19家银行为什么会涉及假黄金质押贷款案 案例分析:两家银行收千万级大罚单,引发案件的背后原因是什么 第二讲:职业道德风险成因及防范 一、职业道德风险的表现形式 1.利用系统漏洞将客户资金转入个人帐户据为己有或挪作它用 2.私刻客户印鉴、自制、篡改、伪造凭证挪用或盗取客户资金 3.内外勾结盗取、诈骗客户存款资金 4.单独或伙同企业人员截留挪用上门收款资金 5.借贷款调查之名,接受客户的宴请和红包礼品 6.受利益驱使,帮助借款人隐瞒不利信息,弄虚作假 二、引发职业道德风险的因素 1.员工法制观念淡薄——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 2.追求高标准的物质生活——梦想一夜暴富,试图通过走捷径的方式获得更多的利益 3.对案件防控重视不够——导致员工风险防控意识薄弱 4.制度执行流于形式——未形成高压态势 5.问责机制不严厉——缺乏对制度、规则的敬畏感 三、工作中应防范哪些职业道德风险 1.防范高级管理人员强令、指使、暗示、授意下属越权、违规违章办理业务 2.防范从业人员与外部人员共谋利用空壳主体和虚假资料等骗取银行贷款 3.防范从业人员参与各类票据中介和资金掮客活动 案例分析:客户经理充当资金掮客骗取银行贷款9500万元 案例分析:B银行某信贷人员内外勾结骗取银行贷款1.2亿元 案例分析:某客户在A银行存120万不翼而飞还倒欠13万元 案例分析:Z银行金库管理员盗取库款3458万元 第三讲:信用风险成因 一、由信贷业务引发的信用风险,违规原因如下 1.单一客户或集团客户贷款集中度超比例 2.拆分授信、未落实授信审批条件 3.贷款风险分类不准确 4.贷款资金违规流入房市、股市 5.向不具备贷款主体资质的政府机构发放贷款 6.向高风险客户违规发放贷款并置换他行大额逾期贷款 7.不良贷款虚假出表 二、信用风险的成因 1.客观因素 1)国家宏观政策调控 2)市场变化 3)借款人经营不善 4)不可抗力因素 5)借款人存在逃废债行为 2.主观原因 1)贷前调查不尽职 2)贷款审查不严格 3)贷后管理不到位 4)管理监督机制缺位 5)员工业务技能不足 案例分析:某银行盲目追求即期利益,违规放贷8820万元 案例分析:某企业空手套白狼骗取8家银行的贷款 案例分析:A银行发生一起因贷前调查不尽职导致的风险事件 案例分析:D银行由于贷后管理不到位导致损失6000万元 问题与思考:信用风险的防范对策 第四讲:操作风险成因 一、由操作不当引发案件的表现形式 1.员工不熟悉规章制度——明明违规操作却不知情 2.熟人文化易放松警惕——以人情代替制度 3.管理者不以身作则——带头违规 4.内部管理松懈——岗位之间缺乏监督制约机制 5.系统、制度、流程存在漏洞——被不法人员占了空子 二、引发操作风险的因素 1.制度无知型违规操作——员工未经严格上岗前培训和学习,凭自己的理解而操作 2.随意执行型违规操作——随意按照自己以往的习惯、经验,贪图方便或应他人的要求省略程序,甚至逆向操作 3.盲目服从型违规操作——按照上级领导要求或暗示,以服从代替制度,明知违规,但仍按上级意图盲目操作 4.目标驱动型违规操作——受业绩指标压力的影响,为了个人、小团体利益违规操作 5.岗位缺失型违规操作——操作人员一人多岗、兼岗,约束力缺失的状态下违规操作 案例分析:C银行客户经理挪用客户大额存款案 案例分析:保证人身份可疑存在风险事件 案例分析:某银行由于贷中审查不严格,导致一起贷款风险事件的发生 案例分析:老客户贷款背后的风险事件 问题与思考:操作风险的防范对策 第五讲:合规风险成因及防范对策 一、合规风险分为两种形式 1.明知违规风险: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违规,仍然实施这种行为。 2.无知违规风险:即行为人因为对规章制度的不了解、业务政策不熟悉,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实施违规行为。 二、合规风险产生原因 1.业绩压力 2.管理滞后 3.考核缺位 4.问责乏力 三、合规风险产生的后果 1.法律后果 2.监管处罚 3.财务损失 4.声誉损失 四、对“合规”几种错误的理解 1.只要不违法,无论做什么都可以 2.管它合不合规,别的银行能做的我们也可以做 3.合规与业务发展相矛盾 五、为什么合规管理起不到应有的预警作用,主要原因 1.事后提示的多,事前提醒的少 2.就事论事的多,系统提升的少 3.定性分析的多,定量分析的少 案例分析:某银行代销理财产品因不合规被判承担赔偿责任的风险事件 案例分析:某支行行长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 案例分析:某银行被犯罪团伙诈骗协议存款5亿元 案例分析:某银行利用空壳企业违规授信775亿元 六、合规风险防范对策 1.加强合规文化建设,增强依法合规经营理念 2.建立建全各项规章制度,增强对制度执行力的监督检查 3.完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增加对合规管理的考核权重 4.完善违规问题举报机制,增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问责力度 第六讲:建立案件防控的长效机制 一、筑牢员工思想防线,把好源头风险关口 1.以人为本,为员工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让员工感受到职业生涯发展有前景,岗位角色应珍惜 2.关爱员工,体恤员工,培养员工的归属感 3.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员工爱国爱行爱家 3.加强警示教育,杜绝不良嗜好,让员工明白什么事可以为,什么事不可为 视频案例:某银行员工因交友不慎误入歧途 二、培养员工良好的职业行为,提升员工的敬业精神 1.爱岗敬业——把简单的工作做到最好 2.勇于负责——责任比能力更重要 3.工作无小事——魔鬼就在细节里 4.做事专注——将工作一次性做到位,不留手尾 案例分析:工作没有分内分外之分 三、完善重点岗位人员的相互监督与制约机制 1.岗位轮换 2.干部交流 3.离任审计 4.近亲属回避 四、加强对员工异常行为排查与管理 1.通过对员工日常行为观察,及时发现有无异常情形 2.定期或不定期与员工进行座谈,了解其思想、工作、学习及生活情况 3.建立家访制度,了解员工八小时之外的思想及行为动态 4.加强社会走访,了解员工有无违法违纪行为、有无法律纠纷和不良异常现象 5.拓宽监督渠道,建立员工诚信举报制度 案例分析:某银行发现一员工异常行为后劝其迷途知返 五、提高违规成本,形成威慑力与震慑力 1.严明纪律,不认真履行职责的必问责 2.严字当头,监督责任落实不力的必问责 3.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切实发挥警示震慑作用 4.坚持有错必究、有责必问,不能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失之于情 案例分析:老字号同仁堂发生一起违规事件 问题与思考:工作中如何做到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