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的绩效取决于其思维模式,基层管理者经常有“不愿管、不敢管、不会管”的情况,原因就在于不知道:为什么管理?管理本质是什么?管理者要干什么?管理者要怎么做…… 即管理者不清晰对管理的认知和自身定位的认知。不能解决认知的问题,就不会管理,管理水平就难以提升,就难以产生成效。因此提升基层管理者的管理认知是当务之急,认知打开后赋予管理技能,方才能驾驭管理岗位,真正解决管理问题。 本课程从科学的管理理念出发,讲解管理核心8个概念,传授管人和管事的技巧,同步提升管理认知和管理能力,实现管理者自主解决管理问题。 先让管理者梳理正确管理理念,熟练、灵活应用管理技术。然后聚焦管人和成事,提升管理技巧。教学形式理论结合实际,设置丰富的研讨、演练、视频观摩学习,提升学习的趣味性,实现融会贯通。讲授过程中,引入大量管理实践案例,直击基层管理痛点,提出行之有效的应对之策。 实现最短时间,让基层管理者端正管理认知,掌握行之有效技巧解决自身面临的问题。
● 明晰基层的2个管理认知,端正科学管理理念 ● 领导者的3个核心技能,实现多情景化多形式领导下属 ● 掌握2大决策原则和4个决策方法,管理者决策力 ● 掌握管理人才2个关键词,实现以人驱动 ● 把握计划管理2个关键和3个要素,从而实现高效成事 ● 梳理管理者控制的4个步骤,保障绩效达成
导入:管理是一种常识,是管理者必须具备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 小组讨论:管理以人为本的含义 1. 以人为本的三重意义 1)员工以客户为中心 2)管理者以员工为中心 3)组织以管理者为中心 ——管理就是把理论变为常识 第一项修炼:管理者的管理思维 引入:泰勒和德鲁克的管理理念 一、管理解决的三个效率 1. 劳动生产率 2. 组织效率 3. 个人效率 二、管理的五个原则 1. 管理所作的决策,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 2. 管理不谈对错,只是面对事实,解决问题 3. 管理是一个过程:管理是“管事”而不仅是“管人” 4. 衡量管理水平的唯一标准是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合二为一 5. 管理就是让一线的员工得到资源并可运用资源 小组讨论:人才的选择 三、管理者须要具备的3个管理观念 1. 管理者为绩效负责 2. 管理者为组织负责 3. 管理的等边分配法则 视频学习:当管理者觉得下属不行的时候。 第二项修炼:管理者的组织观 ——组织的存在是为了实现目标,组织管理的存在是为了提升效率。 1. 组织的5个特性 1)公司不是一个家 2)组织必须保证一件事是同一组人在承担 3)在组织中人与人公平而非平等 4)分工是个人和组织联结的根本方法 5)组织因目标而存在 2. 组织内部的关系:奉献关系 第三项修炼:组织结构中的分工思维 组织结构设计原则一:指挥统一 组织结构设计原则二:合理分工 组织结构设计原则三:控制幅度 组织结构设计原则四:部门化 小组讨论:跨部门协作的解决之道 第四项修炼:管理者的领导力 小组讨论:“富有人情味”的一线经理 领导:指影响别人,以达到群体目标的过程 一、领导者的三个核心技能 技能一:技术性技能 技能二:人际技能 技能三:概念性技能 二、情景式领导 1. 面对有心有力的下属 1)授权型领导 2)参与型领导 2. 面对无心有力的下属 1)推销型领导 2)吩咐型领导 小组讨论:如何做好向上管理?有意识地配合上司取得工作成效 第五项修炼:管理者的激励思维和技巧 ——激励就是让人们自己做出选择并且愿意付出 1. 激励应用的4个关键认知 1)涨工资并不能带来满足感 2)人不流动也许是安于现状不求发展 3)最低层次的需求如果得不到满足影响力最大 4)不要满足需求而是引导需求 3. 授权与信任是最大的激励 视频学习:管理者做错了什么? 第六项修炼:管理者的决策力 一、决策的目的是为了执行 二、有效决策的2大原则 原则一:集体决策,个人决定 原则二:非个人决策,集体负责 三、4种有效驱动执行的决策方法 1. 独断式 2. 群体式 3. 咨询式 4. 授权式 案例:康熙的决策手段 第七项修炼:管理者的计划管理策略 ——目标管理让每一个人都有目标,每一个人都有实现目标的措施 计划:为实寻找资源的现目标,而一系列行动 一、计划管理有效的2个关键 关键一:计划的制定需要从公司层面确定计划目标以及资源安排 关键二:激励政策应该在编制计划时制定出来 二、计划管理有效的3个要素 要素一:管理人员重视的态度 要素二:不要用原来的方法解决问题 要素三:上司支持 案例:碧桂园是怎样启动和管理计划的 第八项修炼:管理者的控制手段 ——控制是保障达成绩效的核心职能 一、控制的四个步骤 第一步:立标 第二步:监察 第三步:核对 第四步:修正 二、控制的三个要件 要件一:标准化 要件二:量化 要件三:全过程化 三、控制的四个习惯 1. 思维习惯改变 2. 行为习惯改变 3. 对话习惯改变 4. 评价习惯改变 四、控制的负面效应和应对方法 1. 负面效应 1)认为绩效目标是压力工具 2)本位主义不顾大体 3)过分注重短期因素 4)过分强调易测量因素 5)隐蔽信息,夸大需求 6)躲避和抵触控制 2. 应对办法 1)设立有效的标准 2)控制的程度要适合任务 3)在设立绩效标准时采用参与的方法 4)避免不完整的标准 5)不要过分的依赖控制报告 6)及时提供绩效的回馈 7)使用例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