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金融工作。 革命战争时期,党对金融工作的正确领导活跃了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经济,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全面胜利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成立之后,党采取有力措施,接管官僚资本金融业,整顿和改造私营金融业,治理通货膨胀,实现了货币主权的完整和货币制度的统一,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恢复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改革开放之后,金融业在党的领导下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金融组织体系、金融市场体系、金融调控和监管体系基本建成,为支持经济社会发展、深化体制改革和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金融工作,对金融的地位、作用、规律和任务作了重要论述,指明了中国金融改革发展的方向。金融工作者既要学好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又要学好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百年金融发展史。
● 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百年金融发展史,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 使学员形成了坚定政治立场、突出问题导向、坚守功能本源、重视改革创新、扩大双向开放的金融思想发展经验主线。 ● 对中国共产党百年金融思想的未来演变和升华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党的金融思想在新时代继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第一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金融事业(1921——1949年) 一、大革命时期(1921——1927年)——新民主主义金融事业的萌芽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成立 1. 党领导下的金融活动是从农村开始的——中国农民的生存状况 分析:党在农民运动中的金融思想 2. 党领导下成立的第一个农民协会——浙江省萧山衙前村信用合作社 3. 农民协会设立的金融机构——浏阳金刚公有财产保管处 二、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金融建立 ——大革命失败与土地革命开始,摧毁旧的金融制度 1. 福建省第一个红色金融机构——蛟洋农民银行 2. 根据地建立的金融机构——石首农业银行 3.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 4.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业务与货币发行 分析: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的长征 5. 土地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建立的金融机构 思考:革命根据地银行的主要业务 三、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金融发展 ——土地革命的结束与抗日战争的开始 1. 晋察冀边区银行 2. 山东抗日根据地(北海银行) 3. 抗日根据地银行的建立和发展 4. 抗日根据地银行的任务 5. 陕甘宁边区货币改造、流通及与法币的斗争 四、解放战争时期(1937—1945)——金融胜利 ——抗日战争的胜利与解放战争的开始 1. 中国人民银行的建立 2. 对国民党政府金融体系的接受管理 总结逻辑关系: 武装斗争建立根据地——建立革命政权——建立银行(发行货币、货币斗争、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为了生存和战争的胜利 第二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金融事业(1949——1978年) 一、新中国金融事业的开创(1949--1952年) 1. 新中国金融体系的建立 2. 新中国人民币体制的建立 ——上海解放初期金融保卫战 3. 新中国信用体制的建立 二、在曲折中前进的金融事业(1958—1978年) 1. “大跃进”时期金融工作的挫折 2. “文革”时期对金融工作的冲击 第三讲:改革开放时期金融的变革与发展(1978——2012年) 一、邓小平金融理论 内容1:银行的改革方向 内容2:金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内容3:外债思想 内容4:证券建立与发展 二、中国银行改革发展过程 1. 推进“大一统”的银行体制向国有专业银行转变 2. 推进国有专业银行向企业化改革转变 3. 推进国有专业银行企业化改革向商业银行改革转变 4. 推进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向股份制改革转变 5. 推进大型股份制银行深化改革 三、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 第四讲:新时代习近平关于金融的重要论述(2012——2021年) 导入:习近平关于金融重要论述的主要文献 一、金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1. 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2. 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3. 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 二、金融的本质和规律 1. 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 2.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 3.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 三、做好金融工作要把握好四项重要原则 原则1:回归本源,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原则2:优化结构,完善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体系 原则3:强化监管,提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能力 原则4:市场导向,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四、金融三大任务 任务1:服务实体经济 任务2:防范金融风险 任务3:深化金融改革 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百年金融发展史——苦难中铸就辉煌,探索中收获成功,失误后拨乱反正,奋斗后赢得未来。